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押金退不了被告上法庭 ofo还能续命吗?
凤凰自行车催讨欠款
ofo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出来刷屏,已经成为舆论圈的常态。近日,凤凰自行车将ofo告上法庭催讨欠款,再一次将ofo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源于凤凰自行车与ofo之间的一笔大额订单。2017年5月,共享单车热火仍在燃烧,上海凤凰子公司凤凰自行车与ofo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凤凰自行车将为ofo提供500万辆自行车,在足额采购的情况下,预计将为公司带来4000万元的收益,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7年底,共享单车热火明显降温,一大批共享单车企业猝然倒下。作为共享单车第一梯队成员,ofo依然坚守,但处境日益艰难,双方的合作也大打折扣。
2018年5月5日,上海凤凰表示,凤凰自行车共向ofo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各类自行车产品186.1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6.37亿元。双方发生的实际交易量仅为协议预期的37.23%。
在2018年半年报中,上海凤凰坦言,受共享单车订单萎缩影响,自行车和零部件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开工不足的情况,而部分共享单车企业退出导致拖欠账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国内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自行车企业的经营风险正在加大。
2018年上半年,上海凤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1911.35万元,同比下降55.44%。业绩重压之下,凤凰自行车向ofo打响公开讨债第一枪。
日前,凤凰自行车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ofo支付所欠货款6815.11万元,并赔偿逾期付款违约损失186.52万元。
当ofo缺钱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ofo的合作方难免受到波及。据财经网报道,除凤凰自行车外,ofo已拖欠云鸟、德邦等多家物流供应商货款数亿元,还拖欠维修商、其他生产厂商上亿元款项。
因拖欠货款问题,凤凰自行车与ofo对簿公堂,曾经的亲密战友如今怒目相对,实在令人唏嘘,但这仅仅揭开了ofo生存困局的冰山一角。
资本寒冬中,ofo惨淡经营
在拖欠货款问题曝光之前,ofo已经接连传出欠薪、裁员、挪用用户押金等诸多负面消息。尽管ofo方面一直在否认,但ofo极度缺钱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虽然顶着共享经济的旗号,但共享单车却是名副其实的重资产模式。除了造车花费巨额成本外,单车维护成本和员工工资也不在少数,尤其单车企业之间的补贴大战和营销推广,完全就是烧钱模式。
ofo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完全靠融资。从2014年成立至今,短短4年时间内,ofo累计融资12轮(包括两轮战略融资),平均每3个月左右就融资一次,为ofo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尚未盈利的经营模式注定ofo的未来不会太平。
2017年,共享单车骤然降温,业内掀起大洗牌。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小蓝单车接连倒闭,小鸣单车人去楼空,3Vbike停运两月后重出江湖,酷骑单车在押金风波后易手他人,每一件都在拨动ofo的神经。
行业内发生一系列负面事件,预示着共享单车行业步入资本寒冬。随着融资节奏放缓,ofo也步履维艰。
为了活下去,ofo也是绞尽脑汁,除了大幅减少车辆采购,取消全国20个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还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试图商业变现,摆脱资本困境。
但ofo一系列的变现尝试,都不如一笔大额融资来得痛快。但回归理性的投资人,显然不愿意再继续跟进,ofo投资人朱啸虎一改往日“共享单车将在90天解决战斗”的论调,直呼“ofo与摩拜只有合并才有出路”,结果遭遇戴威强烈抵抗。
戴威想要实现理想,朱啸虎想要投资回报,当双方意见出现分歧,朱啸虎选择退出。2018年初,朱啸虎将所持ofo全部股份转手阿里巴巴,彼时ofo估值100亿美元,朱啸虎套现30亿美元落袋为安。
至此,ofo加入阿里阵营,这既是ofo命运的转机,也为ofo日后的故事走向埋下伏笔。
白衣骑士?阿里并不简单
阿里巴巴入主后,ofo曾试图从阿里方面获得融资。2017年底,曾有传言称阿里会对ofo追加10亿美元投资。对ofo而言,这绝对是一笔救命钱。
当外界翘首以待,阿里的10亿美元投资却迟迟没有落地。后有传言称,阿里与ofo相谈甚欢,双方本来情投意合,到了最后的签字环节,滴滴单方面拒绝,最终导致融资流产。滴滴对此矢口否认。
2018年春节前夕,ofo终于拿到来自阿里的救命钱。但这笔钱却不是融资,而是抵押借款。ofo将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共计4447472辆自行车作为资产抵押给蚂蚁金服关联企业,从而获得5亿元借款。
但这显然不能满足ofo的资金缺口,7天之后,ofo再一次将400多万辆共享单车抵押给天猫旗下公司,获得12.66亿元借款。ofo从阿里方面累计借款17.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400多万辆共享单车,几乎就是ofo投放到市场上的单车总量。倘若不是被逼到绝路,ofo肯定不会出此下策。
表面来看,阿里成了白衣骑士,拯救ofo于水火之中。但细看双方签订的借款协议,你会发现事情真相并不简单。
借款协议规定,ofo必须在2018年6月7日和2020年2月10日归还抵押所获得的资金。也就是说,未来两年内,ofo必须还清阿里的17.7亿元借款。
这对于尚未盈利的ofo而言,简直难于上青天。倘若ofo到期无法还清借款,很可能会易主阿里。
戴威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ofo的运命走向,除了受资本大潮的裹挟,也与创始人戴威脱不了干系。
2014年,戴威联合4位大学同学,共同创立了共享单车品牌ofo。创立伊始,戴威的强势已经显现:ofo五位创始人每人持有一票否决权,但归戴威一人行使。
创业路上,ofo是幸运的,它曾遇到朱啸虎、程维、马云三位贵人,这是很多初创企业求之不得的幸运。但是,因为戴威强势的性格特点,最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2016年1月,在ofo的生死存亡之际,朱啸虎伸出援手,运用资本的力量让ofo活了下来。朱啸虎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为ofo战台,为维护ofo不惜与马化腾在朋友圈开战。
但投资是要看回报的,ofo的长期亏损最终让朱啸虎改变想法,认为摩拜与ofo合并才是最好的结局,并极力撮合双方合并。
这时,戴威站出来说,“非常感谢资本,资本助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朱啸虎隔空喊话“资本只关心回报!”同月,朱啸虎套现离场。
在朱啸虎的牵线下,滴滴入主ofo。在程维的影响下,多位投资人加码ofo,曾让ofo过上“不差钱”的富裕生活。
但是,投资之初,滴滴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滴滴想靠ofo补齐“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短板,却限制ofo在网约车领域拓展业务。
2017年下半年,摩拜的业务范围开始向共享汽车方向倾斜,此后动作不断,为其资本故事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但ofo却受制于滴滴的掣肘,止步于共享汽车大门之外。
裂缝出现,戴威对滴滴的态度大为改观,阿里入主后,戴威曾试图利用阿里制衡滴滴。当然滴滴也不会坐以待毙,转身收购了小蓝单车,还推出免押骑行的自主品牌青桔单车,与ofo公开对峙。
即便是最后一张王牌阿里,戴威也没有好好利用。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阿里阵营与腾讯阵营对抗多年,双方水火不容,创投企业进入其中一方阵营,就意味着与另一方彻底决裂,但ofo偏不。
ofo投身阿里的怀抱,却还贪恋腾讯的美好,ofo微信小程序意外上线,蚂蚁金服震怒。阿里与戴威联系未果,派专人从杭州飞往北京与戴威交涉,要求ofo立刻下线微信小程序端口,只保留支付宝作为流量入口。
但ofo微信小程序至今仍在使用,阿里的心情不难想象。此后,阿里投资哈罗单车,重新入局共享单车,ofo已经失去阿里的独宠。
ofo的故事如何收尾?
继摩拜27亿美元卖身美团后,关于ofo卖身的消息不时传出,公众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不管是卖身滴滴还是卖身阿里,只有卖身才能留ofo一条活路。
但戴威依然在坚持,面对屡屡传出的卖身传言,戴威多次公开否认,2018年5月的内部百人动员大会上,戴威吼出一句“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
独立战斗,这个信念戴威不愿改变。但是,近日戴威的信念似乎有所动摇,他新成立了一个区块链研究院,貌似要投身当下最热的区块链创业大潮。
关于ofo的最新消息是,有ofo用户向媒体爆料,提交退款申请押金难到账,拨打页面显示的客服电话为空号,联系在线客服称没有权限,这几乎是其他共享单车品牌倒闭前的必经环节。
已经千疮百孔的ofo再次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它曾经的优势已经一步步消耗殆尽,而未来依然扑朔迷离。曾经耀眼的小黄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华夏房产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