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外资持有境内国债首破万亿 免税效应下政金债将“受宠”
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国债持有量,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
中国债券信息网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末,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持有的债券规模已达14120.84亿元,其中,持有国债规模10343.16亿元,占总持债规模的73.2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内债券市场存在多个托管机构,该统计口径并不全面,未将同业存单等纳入其中。
境外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持仓,主要得益于2017年7月“债券通”的落地和持续完善。在“债券通”运行一周年后,交易分仓、券款对付(DVP)结算等措施陆续落地。
近期,对境外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期限暂定三年”的规定,有望进一步激发境外投资者对国债以外的债券品种的热情。
某中资行香港分行资管部人士表示:“随着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现有投资者将买入更多收益更高的政策性金融债,未来将有更多不同风险偏好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其中,并逐渐改变境外投资者的持有结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仍是最大品种,信用债的占比可能加大。”
政金债吸引力凸显
境外机构增持境内债券主要是国债。
中债登数据显示,2017年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债市的债券持有量为9741.45亿元,其中持有国债规模6064.92亿元,占总持有规模的62.26%;至2018年8月末,国债持有规模突破万亿元,占比超73%。
相比之下,境外机构对政策性金融债(包括国开债、进出口银行债和农发行债)的持有规模,过去半年里在一个小区间上下波动。2017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的政金债规模为3205.92亿元;至2018年末,这个数字小幅升至3305.64亿元;过去8个月时间,持有量最高时也仅3363.78亿元。
“一方面,之前税收政策不明确,所以一些机构只敢买明确免税的国债,否则内控过不去;另一方面,去年债券通落地时,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机构有400多家,现已超过1000家,新进来的机构,需对境内债市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刚开始时大多限于试水国债。”上述中资行香港分行资管部人士表示,这也是今年以来国债在境外投资者的持仓中比重持续加大的原因。
前述中资行香港分行人士认为,随着三年免征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现有投资者“将会买入更多收益更高的政策性金融债”。
“目前10年国债收益率3.6%左右,10年国开在4.2%左右,中间有60个BP的利差。免税以后,政金债的吸引力凸显。”该人士说。
地方债国际评级面临难题
另一值得关注的券种是地方政府债。
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末,地方政府债存量已达17.3万亿元,相比13.6万亿元的国债存量,已高出一截。8月中旬以来,在财政部的推动下,诸多地方政府债对同期限国债的发行利率上浮了40BP,对境内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上升;但境外投资者在这个最大的券种上,却几无动作。
“据我了解,境外长期机构投资人还未配置地方债,原因是中国地方债还没有国际评级。”花旗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接受时表示,中国地方政府债券是海外机构的下一个投资重点。
“中国评级市场已向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开放,地方政府债将是评级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地方债相对安全但收益率高于国债,流动性也不错,应是海外机构投资人青睐的市场。”刘利刚认为。
某国际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高管表示,国际评级对地方政府债的缺失,是首要的原因,“外资机构是参考几大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来做配置的,因为地方政府债不享受主权评级,国际评级机构参与不多的话,尽管利率上浮40BP后确实有吸引力,很多外资还是不能买。”
“在外资机构的思维里,地方政府债应该匹配美国的市政债,但实际上二者有本质区别:联邦制下的美国,地方政府是可以破产的,不同地区的市政债,信用差别较大;而国内的地方债隐含了主权信用。”上述资管公司高管称,未来国际评级机构对地方政府的评级或将面临难题,“且短期内难以有太大的突破”。
无论地方政府债何时会真正受到青睐,外资持续流入持有境内债券的趋势仍将持续。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展望下半年,“稳汇率”需求的边际增强将使中美利差重新回归80个BP左右的较高水平,这对于吸引交易型境外投资者将起到积极作用。
“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速度,会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和预期出现一些变化。”前述资产管理公司高管说,随着人民币债券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今年3月,彭博宣布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国债券纳入指数将从2019年4月开始,用时20个月分步完成。在完全纳入全球综合指数后,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
“华夏房产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